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精粹 | 荷兰空间规划中的韧性理念【抢先版】

鲁钰雯 翟国方等 国际城市规划 2022-07-10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推广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尚未见刊的稿件的精华观点,以飨读者。本文为本刊已录用文章《荷兰空间规划中的韧性理念》的精华版,作品的发布已取得作者授权。欢迎读者指正、讨论。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荷兰空间规划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挑战和灾害风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本文结合荷兰空间规划实践,探讨其空间规划政策中的韧性理念和特征,以及如何通过韧性规划应对风险和挑战。在研究基础上,建议将韧性理念应用于我国空间规划,为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安全发展背景下完善和优化空间规划提供思考与借鉴。


1  荷兰各级空间规划实践中的韧性理念


(1)国家级空间规划中的韧性理念


荷兰政府在历次洪涝灾害中逐渐重视起韧性发展。例如增加洪水风险管理系统的韧性,为水安全制定可持续和综合的长期方法以抵御海洋风险;列出长期“气候保护”政策指导方针以提高“抵御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通过“水土整合”“创造韧性空间”等规划设计手段使规划保持足够的灵活性;确定适应和缓解措施是中心支柱,将荷兰建设得更加便捷、宜居和安全(图1);提出围绕雨洪安全、淡水供给、水质提升的适应性空间规划方案(图2);进一步与空间适应性相融合,提出对空间规划进行调整,将韧性理念、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融入规划建设,达到整体预防灾害的效果。


图1  《基础设施和空间结构愿景(2040)》中宜居与安全部分示意图

资料来源:GODSCHALK D R. Urban hazard mitigation: creating resilient cities[J]. Natural hazards review, 2003, 4(3): 136-143.



图2 《国家水规划》中洪水风险管理与淡水调整
资料来源:SALT D. Resilience practice: building capacity to absorb disturbance and maintain function[J]. Ecological restoration, 2014, 32(2): 214-215.


(2)省级空间规划中的韧性理念——以格罗宁根省为例


格罗宁根省受到气候变化、水灾害及能源紧缺等多重影响,力图通过提高空间规划的韧性来适应气候变化和解决能源枯竭问题,将韧性理解为区域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的能力,并将“适应性”纳入空间规划中。在空间规划前期,通过绘制该地区海平面上升风险图(图3)和能源发展等地图(图4),将该区域水资源、农业资源、能源资源、海岸线保护、生态发展和城市发展等在空间规划中整合,生成格罗宁根省气候适应图(图5),提出韧性空间战略干预策略(图6)。侧重战略干预和政策引导,强调为未来威胁和发展创造空间,通过利用复杂自适应空间系统韧性,使该区域在空间上能够主动适应新的环境和发展。


图3  不同海平面上升情景下的洪水风险预测


图4  能源发展地图


图5  基于韧性思想的气候适应空间地图


图6  格罗宁根省空间规划战略干预地图

资料来源:FLEISCHHAUER M. The role of spatial planning in strengthening urban resilience[J]. Resilience of cities to terrorist and other threats, 2008, 4(21): 273-298


(3)市级空间规划中的韧性理念——以鹿特丹市为例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鹿特丹空间规划思维也从传统的工程导向变为适应气候变化的韧性空间规划,将韧性理解为提升城市在冲击和扰动下维持基本功能的能力,侧重具体的结构性规划或更为详细的土地利用规划,表现形式更具体。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和脆弱地区,将水问题作为空间规划的重点。提出多种与水系协调发展的方式,在河口地区为未来预留空白用地;打造韧性水系统,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图7)。



图7  鹿特丹韧性水系统示意图
资料来源:GIDDENS A, ed. The politics of climate change[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09: 163-181.


2  经验与启示


首先,构建面向韧性发展的空间规划框架。依托韧性前瞻性、灵活适应性、创新性、协作性、自组织能力和自学习能力等特征,提出可预见性更高、规划目标更长远的韧性空间规划目标。通过韧性监测、韧性评估、韧性实施、韧性管理等步骤,将韧性理念与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建设进行耦合。


第二,明确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韧性重点。国家级空间规划应注重战略与目标导向,突出韧性发展目标,提出韧性指标,侧重预防型和非结构型的韧性特征。省级空间规划应重视韧性管控和引导发展,注重构建多级联动的韧性综合管理平台和多元参与模式。市、县、乡级规划侧重结构性韧性空间规划,将韧性理念落实到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详细规划层面,强化对专项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第三,建立空间规划韧性监测、评估和预测平台是我国空间规划的基础和韧性发展的前提。通过收集整理规划现状情况和韧性关键指标的跟踪反馈,建立韧性监测平台和韧性空间量化评估模型。


第四,重视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强调政府、专家和公众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和协作,形成多层级协作的实施管理机制。


图13  面向韧性发展的空间规划建设框架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作者:鲁钰雯,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翟国方,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施益军,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讲师

周姝天,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延伸阅读

荷兰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及启示

荷兰空间规划中水治理思路的转变与管理体系探究

论荷兰《空间规划法》规划制定权力的垂直分配与纠纷解决


编辑:张祎娴

排版:徐嘟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